一路向东

旅行到底意味着什么,每个人对于它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或是暂时的逃离现在的生活状态;或是感受另一处的人文风景;抑或是认识新朋友…… 与我而言,我觉得是感受另一种生活方式,体会另一种人生。

这一次出行,其实算是从5.28~6.7前后差不多10天的时间,想过很多的方式来构思这篇游记,最后想来想去,觉得太刻意的东西未必是真正想表达的。

  • 关键词:奔波

    第一站 – 香港 2012.05.28
    第五次来到香港的感受其实跟前几次差别不是很大,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我终于去一次中环,以前都是在九龙一带混着。香港,没去之前把它想象成一切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地方,但是去过之后,满仓的地铁,如潮的人流,总会让你感觉这个拥挤的城市已经不堪重负。无论是听不懂的粤语,还是似懂非懂的英语,都让我觉得这个地方有些许的排斥感。记得在马鞍山的某个沿海步行道上,来来回回走了好几次,看着霞光挥洒在对岸的岛上,抑或是来往奔跑的人,都让我觉得这个“快”节奏的城市,其实也有着特别生活的一面,也可以很闲适的过着。

    第二站 – 武汉 2012.05.31
    已经记不得多少次到达这个地方,每次总是把它当做沿途的驿站,没有耐下心来仔细感受它的一切。虽然在武汉度过了我人生中在傻逼也最开心的四年,但是对于武汉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从新屋熊到东湖高新的距离,当然这两个名字已经从公交站牌上成为了过去。再次到达东小门的面馆,其实感慨很多,上一次在这吃面至少是两年前,包夜从网吧出来的时候,这一次过来,虽然店面装修过,但是还是一碗热干面配上蛋酒,师傅问一句要不要辣椒,回一句辣椒来多些。从HUST的东小门进去,然后沿着那一条道走进去,突然感觉其实一切没有太大的变化,或者说几乎没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是在那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无论是校车前那如龙的队伍,还是自习室埋头苦读的孩子,一切是那么清晰,那么的熟悉。爬上绝望坡,东向西的踱步着,其实很期待那种不记得路的感觉,只是离开的不是太久或者说变化不是太大,依旧是闭着眼睛可以找到各种上喻家山的路。

    第三站 – 合肥 2012.05.31 ~ 2012.06.02
    对于合肥,仅仅停留在高中时候听去参加考试的同学所透露的科大牛肉面才1.5元的状态。从火车站出来的时候,其实印象不是很好,当然哪里的火车站周围都是鱼龙混杂。第一天的在住的周围发现了百盛(购物中心),这瞬间让我想去了西南的两个城市昆明和贵阳,因为所到达过的城市貌似只有这两个有百盛。第二天去了包公祠,因为实在是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就在门口逛了一圈撤了,合肥虽然是安徽的省会,但是这个地方的文化气息或者说城市的气场有限。第三天去了一下徽园,本来以为是古建筑,后来去了才发现全部是新修的,完全没有徽式建筑的风格,有点小失落。不过整个园区的设计算得上是大杂烩吧,把省内每个城市做了一个单独的展区,然后可以领略不同的地方的特色文化,真心觉得徽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下次能够有机会去一下黄山和宏村仔细感受一下,特别喜欢那种水乡宁静的感觉。

    第四站 – 杭州 2012.06.03 ~ 2012.06.05
    刚到杭州的时候,就感觉这座城市与之前的城市不太一样,但是具体不一样在哪里又不知道怎么形容。到达住的地方,荷方国际青年旅舍,地点就在南宋御街旁边,大井巷,非常非常有感觉的地方,青石板的路面,典雅的装饰,来自五湖四海的房客,昏黄的台灯,小阁台,非常的惬意与舒心。由于紧邻南宋御街,因此出去逛的时候非常方便,河坊街上面的游人如织,应该算得上是杭州城比较繁华的地段了吧,有不少小吃,还有一些工艺品店。一般来说,我都是吃吃一些小吃,对于这些工艺品我觉得各地的都差不多,几乎都是从义乌出产的,很少会去买。从河坊街到西湖边,其实距离不算太远,步行差不多只要20min,不过杭州的地下通道实在是一大奇葩,各个指路方向牌实在是让人摸不清头脑。第一天的时候去了一下中国美术学院,围观了毕业展以及王澍获普利策建筑奖的作品,对毕业展来说给我很大的震撼,因为很多作品虽然想法不太实际,但是整个设计的思路和模式都非常的规范,不管是前期的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中间的作品制作流程以及最后的成品展示都和完整;而大师的作品感觉虽然很新奇,但是实用性实在是不大,我是不太愿意连廊要先上台阶再下去这样的波动过程的。从象山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在青旅休息了一下去喝了一下茶,然后就绕着西湖走了走,走上白堤看着远处的雷峰塔,想着断桥上白素贞与许仙的故事。

    第五站 – 上海 2012.06.045~ 2012. 06.07
    上海算得上是旅途的最后一站,其实本没有规划在这次的行程中,只是回程的时候也要经过,何不停留一下呢。来到上海的时候,其实没有太强烈不适应的感觉,毕竟也是去过其他三大城市的人,对于这种所谓的大城市的适应能力还是有的。对于上海的感觉,第一印象就是地铁的换乘相当的不方便,3号线与8号线在虹口足球场得先出站再进站,完全搞不懂为什么会有这么蛋疼的设计,这一点需要像香港好好学习一下。第一天晚上在蓝山虹桥青旅,地点有点偏,东西放下了就没有回去住;第二天换到了人民广场的新易途青旅,新易途除了床铺需要自己铺这一点比较坑爹以外,其他的一切都非常满意,楼下有个bar,还是那种有二层阁楼阳台的,跟我想象中的感觉差不多,而且它所在的地方比较低调,外面不仔细看的话,几乎看不出来这里面还有一家环境这么好的青旅。如果下次还有机会来上海玩的话,这个地方应该会是我的首选。从人民广场出来,就可以看到上海当代艺术馆,里面的画展一般都是免费的,沿着南京西路往东走,就可以到达南京路步行街,当然我对步行街没有太强烈逛的意愿,不过里面有家店叫沈大成,鲜肉月饼不错,蟹粉小笼也还不错,不过由于小笼包类似于汤包,皮非常薄,里面的汤汁特别多。在南京路附近有条路叫云南路,上面小吃非常多,我试过的有生煎包(里面汤汁也是非常多,不可一口咬下,要不然就跟我一样杯具了),鲜得来的排骨饵块,它家配的汤也很不错,里面有个肉饺跟类似豆腐皮的东西。说实话,我觉得上海给我的感觉有点像香港的地方是在外滩,有点类似HK的维多利亚港的星光大道;外滩的对面是陆家嘴的金融中心,星光大道的对面是中环的CBD,都是寸土寸金的地方。

  • 关键词:大学
  • 这一路其实大部分的目的地都是学校,也许是我有强迫症的潜质,也许是我有收藏的癖好,就像买CD,我会买我喜欢歌手的的全套,所以这一路基本上每个地方的高校我都去了。从HUST到中科大,从ZJU到上交,从TJU到复旦;这一路游得最多的景点都是学校。其实,有时候也觉得去学校也挺没劲的,反正都快毕业了,看这些学校干嘛,也不可能说再去里面哪所去读个PHD,但是想想当年高中的时候,对于当初的某些学校存在过幻想,也算是“圆梦”吧。

  • 关键词:朋友

    这一路认识朋友其实不算很多,主要是在青旅的时候认识的,当然大家也没有交情很深,算是萍水相逢吧,或许早已相忘于江湖。
    在荷方的时候,房间里面的两个人都挺有意思的,一个是跟我同年毕业的武大国软的同学,在上海工作两年之后考了上海的公务员,到杭州就是周末出来逛逛,然后去周边的地方玩玩,见见朋友同学;听了他的故事,谈不上羡慕,倒是觉得自己以后也可以这样,真心觉得这种生活方式挺好的,周末到人不太多的地方看看,见见朋友,或者同学;或者邀一帮人出去走走,不需要太刻意的安排什么。另一个哥哥工作应该快20年了,然后也是特地休假出来玩,他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趁现在有时间要多出来逛逛;当然我确实是这样做的,我只是在想,若干年之后我会不会还有那一颗四处游走的心,除去工作的烦扰,家庭的牵挂,已然可以背包轻松上路。

    在蓝山虹桥青旅,同屋的有个小朋友大学毕业一年在家待业,然后今年5月份才到上海找工作;他在青旅已经住了好几个月了,然后来来往往认识的人舍友估计也有好几百个了,跟他聊天的时候我觉得非常的跨越和有意思,我们从云南的香格里拉扯到泸沽湖,从泸沽湖扯到了左小的一首歌《泸沽湖情歌》,接着聊着左小的音乐,说起《爱情的枪》,他非常喜欢,对于歌词的含义一直在考虑其中所蕴含的讽刺的意义;祝福小朋友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在新易途碰到了第一个外国舍友,英国男生,在北京某机构教英语,好吧,英文不太好,不知道聊啥,没聊啥具体的,扯扯了籍贯跟major就没了。
    当然我觉得青旅除了便宜之外,最重要的附加值就是你可以认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这种体验挺不错的。

    总结一下这路的成果,长江沿岸的省会城市基本全部走完,从成都——重庆——武汉——合肥——南京——杭州——上海,四大城市北上广深也都体验过了。好吧,也算是两个以后可以回忆的记录了。

    好吧,要来个收尾了,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地要讲的,很多时候看别人的体验真的不如自己亲自去体验来的实际,anyway,有想法的朋友,行动起来吧~ 未来很丰富,等我们去精彩。

  • Posted in 四处逛游 at 6月 14th, 2012.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