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症候群

回想高考这件事情,似乎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围绕高考的话题一直都不会中断。

  • Section 1 『记忆久远的年代』
  • 大一的时候,高考一周年,因为还是有不少同学继续选择复读,所以还是很关注的。甚至买来了报纸,做了一下高考题目,当时感觉自己还能做出一些题目来,甚至还开玩笑回家复读继续考一次去清华北大。

  • Section 2 『分数不是一切』
  • 在学校待了几年以后,对于大学,对于高考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可能第一个转变就是“高考真不是决定命运的唯一要素”,之前的我们可能在家长,老师的影响下觉得只有高考考好了才有新的出路,考不好可能就一辈子完了;可是事实上,高考的分数真的不代表一切,
    可能在某些区段的分数其实是一样的,比如我的高中同学590-630这个区间段大部分人还是在同一个学校,甚至有些人在同一个专业,所以对于分数的感觉倒不是特别的执着。

  • Section 3 『选择很重要』
  • 虽然分数不是一切,但是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分数的看法或者选择是不一样的。选择神马样的大学,读什么专业,可能会困惑好多考生和家长,甚至好多家庭的矛盾就有次埋下了种子,也有可能是很多啃老族的藉口“都怪你当年让我读了神马大学神马专业,我现在毕不了业,找不到工作”其实对于高考之后的选择,很多人说要看小朋友喜欢什么,然后根据他的兴趣去选择合适自己的大学和专业。但是问题时,小朋友在他那个年纪对于大学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对于自己的专业可能真的没有很多头绪,之前有同学因为喜欢打游戏,就报了计算机,可是到后来才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计算机专业。所以其实到底选择什么样的专业真的是很多人头疼的问题。那其实回到问题的根源,我们为什么要考大学这个问题来解决这一选择。可能会有很多样的答案,家长跟小朋友的想法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怎么样在某些认识上达成共识呢?

    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从能力和性格养成的角度来说,可能有下面几个方面:
    1.学习能力,大学需要培养的是自学的能力
    2.思辨能力,学会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
    3.自我价值观形成,有自己对于事物的看法和直觉

    从功利一点的想法来说,可能读大学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养家糊口。那可能这个过程中,走的路径也不太一样,按学习时间长短来划分,可能有
    1.本科——工作
    2.本科——硕士——工作
    3.本科——硕士——博士——工作
    4.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博士后——博士后……

    面对这几种类型来说其实对于大学专业的选择就不太一样如果希望本科毕业以后就工作的,那可能需要选择一个稍微偏技能面的专业,比如会计,计算机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条件允许,希望至少读完硕士在工作的,那可以选择一个自己觉得喜欢的专业,因为本科阶段的基础教育还是比较重要的,这个时候可以考虑一些专业性不那么强烈的学科,数学,物理都是不错的选择。

  • Section 4 『排序优先级』
  • 当然这些都是比较偏理想的判断,在我工作以后对于上面的一些过程又有了些变化,可能以前会觉得一个排名很高的大学有多好,专业有多炫酷就很好,但是实际上,我们所处的环境其实是一个教育资源和工作机会非常不平均的状况,可能某些城市的学校排名非常好,专业也很好,但是相应的工作单位是比较少的,这就造成一个尴尬,学校出去实习的机会比较少;而实习对于一份好工作的要求还是有一定比重的,尤其很多特定的行业IT,金融行业对于实习的经历还是比较看重的。那我个人觉得报考志愿的时候,优先选择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其实个人不太建议广州,因为感觉越往南边,学术氛围越淡。(可能有失偏颇,但是直观感觉是这样的)然后在选择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其实进入大学以后,还是有不少机会去转换专业的,因为先入门再选择的机会不是没有,而且综合性的大学有可能接触到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跨学科的知识了解可能会更全面,那最后是专业,专业的选择很重要,但是因为专业真的不是决定你一辈子的东西,不少成功人士都像我们证明了,专业并不一定是最后你要从事的职业。
    因此,个人建议按照下面的顺序来选择自己的志愿:

    城市
    |
    大学
    |
    专业

    Posted in 随心所欲 by FatChang at 7月 5th, 2014.
    Tags: ,

    Leave a Reply

    注意: 您可以使用'@user空格'的方式将您的评论通知另外评论者。 例如, ABC是本文的评论者之一,则使用'@ABC '(不包括单引号)将会自动将您的评论发送给ABC。 使用'@all ',将会将评论发送给之前所有其它评论者。 请务必注意user必须和评论者名相匹配(大小写一致)。 友情提醒: 请不要在您的昵称中间加"空格" 或者" :"否则将收不到评论